圖為噶爾縣獅泉河鎮森格社區阿里地區民族團結進步基層黨組織示范點揭牌現場。 記者 洛桑旦增 永青 攝
近年來,阿里地區以黨建為引領,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明確方向、找準定位,充分發揮組織優勢、組織功能和組織力量,重點在教育培訓、基層黨建、干部交流、融入群眾、人才下沉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將黨建引領貫穿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全過程,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藏西高原綻放得更加絢麗。
以教育培訓為“水”,培育民族團結進步之“根”。阿里地區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為重點,堅持分類施教、教育創新,在領導干部中抓專題輪訓,舉辦“著力在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中爭先進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研討班,堅持凡訓必考,職能部門和成員單位領導干部輪訓和測試覆蓋率達100%;在黨員干部中抓學習踐行,以組織生活為依托,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 、同心共筑中國夢”等主題黨日活動1200余場次,引導黨員干部在踐行民族團結中當表率、樹標桿、作示范;在廣大群眾中抓宣講覆蓋,以開展“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群眾性宣傳教育活動為抓手,組建“流動黨校”和“民族團結模范代表”宣傳隊,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進牧區、進園區、進社區,引導各族群眾樹牢“三個離不開”思想,增強“五個認同”。
以組織建設為“力”,鑄牢民族團結進步之“魂”。阿里地區堅持將基層黨組織建設與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共同推進,在示范引領上,打造首批民族團結進步基層黨組織示范點10個,建設村史館、“石榴籽服務站”、新舊西藏對比展覽室等43個,在各基層黨組織組建民族團結志愿服務隊120支,在窗口服務單位設立民族團結志愿服務崗450個;在基層治理上,實行“一統六聯”機制,調整優化223個網格點,配齊配強1101名網格員,推行“黨支部+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模式,培育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組織234個,推動形成村村有產業、人人有事干、戶戶有收入,厚植民族團結的基層基礎;在隊伍建設上,深化村(居)干部學習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培訓工程,能懂會說國家通用語言日常語句的村干部比例提高到80.5%;在先鋒模范上,通過開展黨員承諾踐諾、黨員設崗定責等活動,激發“紅色效益”,讓每個黨員都成為維護民族團結的一面旗幟。
以干部交流為“要”,綻放民族團結進步之“花”。阿里地區把民族團結進步與干部隊伍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借助對口援藏省市優勢,搭建起干部交流融合的橋梁,選派6名優秀干部到中央部委和援藏省市掛職鍛煉,組團式安排12批次阿里干部到援藏省市接受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基層黨建等內容的培訓。2022年以來,先后選派12名村主干到對口援藏省市先進示范村進行為期60天的沉浸式跟崗培訓,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優化干部隊伍結構,縣鄉黨政正職藏族干部、漢族干部1:1配備實現全覆蓋,現有縣級領導班子中漢族干部占46.3%。深化推進“雙向專招”,鼓勵援藏干部人才、西部計劃志愿者扎根阿里、服務阿里、建設阿里,促進各民族干部在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中拉近民族感情、增進民族認同。
以融入群眾為“核”,搭建民族團結進步之“橋”。阿里地區完善領導干部密切聯系群眾、融入群眾、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推動建立領導干部“4+3”基層聯系點,開展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認領“微心愿”和“萬名干部下基層、進村入戶辦實事”活動,推行“群眾點單、黨組織派單、黨員接單”服務模式,引導黨員干部多說有利于民族團結的話、多做有利于民族團結的事,在服務群眾中凝聚人心、增進感情、贏得信任。持續深化新時代干部駐村工作和一村一名包村領導、一村一名第一書記、一村一名經濟指導員、一村一名專職民警“四個一”干部下沉融入基層機制,讓干部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與群眾零距離接觸、心貼心交融,讓各族干部群眾在共學共事共樂中交往交流交融,凝聚促進民族團結的強大合力。
關于我們 丨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